近百年来,随着湖湘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的出色表演,湖湘文化已受到世人的广泛瞩目,而船山精神作为湖湘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思想精髓也逐渐渗透到现代人的生活和实践当中。因此,在2017年我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中,文学院携手渣江镇中心学校,走进松市完小,依托渣江镇的地域优势和文学院船山学社的特色,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古训,为当地学生讲解船山思想。



7月3日上午,文学院“船山思想宣讲”社会实践服务团的十余名成员,来到了渣江镇松市完小,与这里的孩子们一起,学习船山思想,传承船山精神。

为了尽最大的努力配合文学院“船山思想宣讲”社会实践服务团的宣讲,松市完小的校长邹旺华正向团队负责人——党总支书记邓玉久确认流程。

此次文学院特意派来了王船山协会的两名负责人:艾千靖、刘鑫洪。她们负责为松市完小的孩子们讲解王船山思想。

松市完小的蒋彩霞校长正与两位宣讲师一起,为上课做准备

上课了,孩子们依次走进教室。一个两个的,都有些害羞,可纪律却非常好,不嬉戏打闹,目不转睛的看着黑板。

课上,艾千婧首先向孩子们提问:衡阳有哪些历史名人?
“毛泽东!”一位男生立马回答道。
“彭玉麟!”还有孩子抢答。
“王船山。”坐在教室右边靠窗的一个女孩儿小声的说。
为了引起大家的兴趣,艾千婧还采用紧张又不失趣味的游戏——“击鼓传花”,来找一位同学上来画一画她眼中的王船山,孩子们兴奋不已、踊跃参与。


“王船山,本名夫之,字而农,号姜斋……”字正腔圆、中气十足,这是孩子们正在认真地跟着老师念王船山先生的简介。

刘鑫洪则是向孩子们讲解王船山先生的系列故事,以及渣江历史名人——彭玉麟的精神。形象生动的故事、自然平淡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

随后,文学院党总支书记邓玉久代表王船山学社向松市完小捐赠数十本《船山学简明读本》,并表示,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阅读书籍进一步理解船山先生的精神。

下午,“船山思想宣讲”社会实践服务团的全体成员在松市完小的会议室召开了一次短会。会上,邓玉久书记针对这几天的活动进行了小结,并对接下来的工作进行了安排。

我校文学院与渣江镇中心学校主办的此次“三下乡”活动,通过宣讲这一新颖的形式,与孩子们共话船山,推广船山思想,这是船山思想走进基层的一次重要实践,也是拥有湖南省船山学研究基地的文学院将实践活动与学科特色相结合的一次全新尝试。
通过此次宣讲,松市完小的孩子们对王船山有了新的认识,对船山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这为船山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