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日上午早晨,实践队员按照原计划提着检测仪器、电子元器件等物资来到了高龙村家电维修点。搬桌子、拉横幅、紧张地准备着“三下乡”的重点内容之一。


十点左右,闻讯赶来的居民们陆陆续续从家中拿来不能正常工作的电风扇、电热水壶、电饭煲、吹风机等小家电让实践队员们“会诊”, 各种小家电摆满了服务台。
队员们利用其在校学到的专业技能知识,认真询问并登记家电的问题,细心排查电器的故障,帮助村民维修电器和清洗电器。同时,志愿者们还耐心地向大家讲解家电使用和保养方法,对无法修好的电器认真地说明损坏原因,提供维修建议。
高龙村大多为孤寡的老人和留守的儿童。活动开展期间,实践队员发现,送来故障家电的几乎都是老人家,其家电也是年代十分久远了。
由于语言不通,大叔将自己的名字写在手掌心上告知志愿者家电的故障所在

村民送来的电钻构造复杂,线路繁琐,很有挑战性。

带队老师李林奇也加入维修队伍当中来与志愿者们一齐为村民做点实事,脸上藏匿不住的笑容温暖着现场每一个人的心。

看到行动不便的老奶奶走过来,志愿者连忙过去迎接。询问到老奶奶的住所就在维修点附近,电放锅修好之后,志愿者提出送奶奶回家,奶奶好心拒绝了,“就几步路,我可以回去的,放心吧!这里还有那么多家电等着你们呢。”

“奶奶,你这个电饭锅用了多久了?”队员谢若梅看着十分这口古老的锅,微微皱起了眉头。
“这个锅是08年过年的时候,我孙女给我买的,她考上了大学之后,很久都没有回来看我了。平时我很少用这个锅的,怎么也就坏了。你们看看,能不能修好呀!”老人家的脸上写满了落寞和自责,像做错事情的孩子,目光触及到老旧的电饭锅时,眼里流露出深深的思念。
谢若梅想起,上次回去给外婆买的按摩器,外婆平日里也是舍不得用,偶尔用一次也会格外仔细的装好放回原装箱子里,爱惜至极。
谢若梅打起精神,更加仔细的维修电饭锅,锅的底座坏了,几个螺丝锈死了,里面的许多零件已经氧化或损坏了,谢若梅先用电焊将锈死的螺丝转出来,再用电压器将里面的零件一一检查,换掉故障零件,然后用电胶布将锅的底座粘好,最后换上新的螺丝。老奶奶的电饭锅就修好了
拿到水龙头下清洗好电饭锅,谢若梅亲手交到老奶奶手里,嘱咐她:“奶奶,锅已经修好了,以后要经常用,这样才不容易坏”。
人生之路,是一条陪伴之路,也是我们的成长路上之路,同时是父母老去的路上。孝敬不能等待!孝敬老人,常回家看看!不要让我们的爱来得太晚!

在一堆老人家的队伍里,这个红发阿姨特别显眼。更为显眼的是,她用一个大麻袋装了五个故障家电扛到维修点。经过一番了解后,队员们得知,这位阿姨是帮村里行动不便的老人家送来故障家电。
“知道你们有这样的好活动,那些老人家都想来,但是太远了,走路又不方便,我就把他们坏了的家电都拿过来了。”
阿姨帮送家电的爱心行为与衡师学子开展“三下乡”活动的目的是一样的,把温暖送到他人,传递青春正能量。

“我家里电视机坏了,能修吗?”一位年迈的老奶奶问。
“我们去您家检测一下。”
考虑到村民家中有难以移动的电视机、洗衣机、饮水机等家用电器出现故障,维修队员利用空余时间到村民家中去进行维修,有些村民亲自送来的大型家电,修好之后帮其送回家,保障村民正常的生活。

“奶奶,这电视机可真重,不过你放心,我们俩保证帮您安全送到家”一路上志愿者和老奶奶说说笑笑,遥远的路程似乎被这快乐截短了。

小伙子,现在家里没有人带小孩,辛苦你帮我送一下呀!”“不辛苦,我们来就是为了帮助你们的。” 附近村民用拖车拖来故障电视机。

村民们目不转睛的看着维修队员手中维修的电器以及检测仪器表,当看到电器被修好时,他们不时发出啧啧称奇的声音。
不仅把平时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实践,还能为基层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我国美丽中国建设助力,这就是本次活动的意义所在。十几个人的一天也许不能改变他们的生活,但每个暑假,几十万的大学生走进农村将自己的汗水挥洒在全国每一个需要他们的地方,我们都是一点星火,光亮虽小,却足够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