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Contact

地址:湖南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6号

邮编:421002

邮箱:tw@hynu.edu.cn

电话:0734-8486609

办公地址:新校区办公楼二楼

搜索 Search

阳忠政:耕读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编辑:团委   2023/07/18 14:06

暂无图片。

详细介绍
 

云雾缭绕,溪水潺潺。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镇大寨村向西北大约3公里,沿着狭窄的乡间小道拾级而上,经过千年杉树王、风雨亭和吊脚楼,一块印着“光荣之家”的金黄色牌匾随即映入眼帘。这间院子常有燕子驻足,房檐下有许多燕子窝。当地人说,这是典型的有福之家。院子的主人,就是当地有名的农民诗词家兼书法家阳忠政。

阳忠政是大寨社区2组的一位苗族居民,今年已经77岁了。他曾任两届长安营乡农民副乡长,后回乡务农。他的农家小院养育了三代人,其中,最年轻的一代已经考取了清华大学与大连理工大学。近日,第二届“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项目衡阳师范学院“星火筑梦”实践团拜访到他。


做一个有知识的人

阳忠政出生于长安营镇大寨社区,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那时,整个社会比较困难,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则更低。“要做一个有知识的人,不做无知的人。”尽管阳家家境非常贫穷,但十分重视教育。十三岁半至十四岁半,阳忠政在大寨社区里的附中上学,学校距家60公里左右。每日清晨,天刚擦亮,在公鸡的打鸣声中,阳忠政和小伙伴已经奔跑在上学的路上了。上山下岭,仅有一双由稻草、芦苇和竹子组成,经手工编织和缝制而成的草鞋。然而,仅上学一年,阳忠政生了一场病。其父去学校接他回家时,看到阳忠政仍对学习知识充满渴望与不舍,特意办理了一张休学证,并承诺他说:“等你恢复健康就可以再继续去读书。”

阳忠政回忆着,眼眶忽的变红、湿润,哽咽道:“可哪里想到却没有那样的机会了……”多少次午夜梦回,阳忠政与同窗坐在课桌前,聆听老师的教诲。环望满屋身着红衫的大学生,阳忠政感叹:“说实话,我很羡慕你们。在党的领导下,有这么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你们要多读书啊。”

后来的三年间,阳忠政便一直在家务农,成了一个放牛娃。但是,他每次放牛时,手里都会拿着一本书,不论何时都会看看。阳忠政自幼爱书,只要书中有一两段写得精彩,就会将它看作稀世的珍宝,并反复阅读到熟记的程度。若一本书烂了、破了、卷折了,传到阳忠政手上,他会将其平平整整保护好,变成一本新书。

“这些是当年川兵留下的书,人们要把它们烧了,我从旧物堆里抢救了出来。重新粘贴、保存、收藏。”阳忠政指着几本封面与内页是用饭粒、胶水糊上的,内页已经发黄发黑,还散发出隐约潮味的特殊小书向实践团介绍道。年过六旬,阳忠政开始自学书法,作诗。出于对文学的热爱,他表示,每当看到精彩的书法作品和诗词时,总会心生羡慕,由此下定决心学习。

农闲时,阳忠政常常在自制木桌、木凳上对照字帖临摹。他还积极加入老年书法协会和诗歌联会,后任长安营乡书法分会的会长。在幽深静谧的山林里,阳忠政一挑土、一担石地为自己建造了一间书房。如今,书房墙壁上已挂满字画,两个大书柜里摆着《三国演义》《幼学琼林》“三言二拍”等大量藏书和雕塑、陶瓷等工艺品。阳忠政也成为当地有名的乡贤之一。

把耕与读传下去

有一年,阳忠政正在上学的二儿子寄回家一封信,信上写着:实在没有办法,已无伙食费,希望家中能想办法筹集一些。闻罢,阳忠政与妻子心中都特别着急,尽管当时学费不是很高,但总归是一笔支出。更何况,孩子们读书的学费大多是阳忠政做苦力,卖农副产品所赚得的微薄收入。亲戚朋友也都贫困,心里愿意,手里也拿不出来。而在农村,人年老后会提前准备棺木,因为家中急需用钱,阳忠政甚至将要做棺木的材料全都卖掉了。对孩子们说:“不管怎么样,我现在还死不了,你需要用钱,我什么都可以卖掉。”阳忠政坦言,这是向父亲学习的。

阳忠政的父亲70岁时,他购买了些许糖果、水果前去看望,其父却不领情,说道:“你们买这些东西干什么?这些钱要留给我的孙子读书”。正是这样一代又一代的谆谆嘱托,前一年,阳忠政的大孙子欧阳宇鹏与大孙女欧阳玉琳分别考取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孙子孙女从小和阳忠政一起生活。阳忠政认为,学生首先是要获取知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的孩子在学校里是学生,在家里就是农民的儿子。”除了知识学习,阳忠政还注重劳动教育。他以身作则,躬耕不辍,坚守在大寨的土地上,好好种田,好好生活。阳忠政的大儿子在武汉读书的时候,每次放暑假回家,他都会给孩子布置劳动作业。通常,阳忠政让大儿子带着弟弟们到山上去砍柴、挖土,在劳作中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体悟、传承先辈们艰苦奋斗的开创精神,进而培养孩子们既要爱学习,也要爱劳动的品质。

当谈及为何如此重视耕读结合时,阳忠政语重心长地对实践团说:“耕读,表面上是一种生存生活状态。其实啊,更深层次的耕读,读的是社会和生命之书,以求明理尽性至于了命,止于至善;耕的是天地之心、万民之命,最终达到无固我、见众生的境界,为万世太平贡献力量。水土合德,滋养万物,耕读不仅彰显着古人的家国情怀,更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之一。”

锤镰就是我们的党旗

在阳忠政家堂屋的房梁上,贴着一张已经有点儿泛黄的的标识,上面写着“军属之家”。原来,阳忠政为部队培养、输送了两位优秀的军人。大儿子于城步县的高中毕业后,考取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今天,他仍在北京的部队里保家卫国。三儿子也考上了北京的士官学校。谈到三个儿子时,阳忠政温情满满,难掩自豪。他说:“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孩子在部队立功为国家作出贡献,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荣幸,希望他们在部队再接再厉、再立新功。我也会继续发挥好军属的模范带头作用,传递正能量。”

在阳忠政自创的诗集《林泉余咏》中,既记载着他一生在山林田地间的见闻,也承载着他对祖国的热爱。颂党,他说:“建党峥嵘近百年,伟业丰功史无前。”爱国,他写:“龙腾虎跃国威远,五洲刮目看中华。”拥军,他叹:“三军功勋辉宇宙,红色江山万古传。”咏变,他唱:“他日蓝图深美化,万客常来小桃源。”在所有的诗歌作品中,阳忠政最喜欢的是他于2013年八一建军节作的《歌颂共产党革命成功》——“牢记革命起当年,四海同心向锤镰。平倭扫寇安华夏,解放神州换新天。黑暗千年终有尽,红旗万杆力无边。玉宇清明开盛世,共和一统水承传。”阳忠政说,在他提交作品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首联中的“锤镰”是什么意思,阳忠政每次都掷地有声地回答道:“锤镰就是我们的党旗!”

在采访结束之际,阳忠政小心翼翼地从书柜里拿出一本诗集赠送给青年们,并寄语大学生朋友,要努力学习,早日成为社会的栋梁。后续,衡阳师范学院“星火筑梦”乡村振兴实践团预备把这本诗集捐赠给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将来自干村庄,蕴含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自立自强、修身立德的耕读文化传递给年轻一代。

新闻链接:https://www.hnmsw.com/show_article_211807.html



文/谢炎伶 向思佳 胡琳 王泽华 柴韶怡

图/徐锐聪 陈嘉怡

一审:柴韶怡 王泽华

二审:谢炎伶

三审:魏菲菲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