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项目衡阳师范学院“星火筑梦”实践团对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镇大寨社区党支部书记助理刘坤进行了采访。
刘坤是一位“95后”小伙子,2022年湖南选调生,他身入基层也心入基层,能与在村里遇到的每位村民聊得火热;他细心捕捉乡村的真善美,一部手机走到哪儿就拍到哪儿;只要村民一通电话,就坐着红色三轮风风火火出场。
一年来,在鼓楼长廊前,留下了他的足迹;在田间地头里,洒下了他的汗水;在老宅新居里,传出了他的声音。吊脚民居、蜂蜜养殖场、山歌培训基地、民族中心学校里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修车、饮水、调解纠纷、直播带货助农增收,他都不会缺席。他步履不停真心帮扶。在为期一周的实践调研里,刘坤全方位多领域马不停蹄地带领“星火筑梦”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翻山越水、走家访户,助力实践团与大寨星火接力,丹心筑梦。他像一个大哥哥一样照顾着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们,经过这段时间的陪伴与相处,实践团的成员们都非常喜爱这位深入基层、扎根人民的“大哥哥”,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坤哥。大寨社区当地干部村民也都说——“刘坤是个好小伙!”
走出大山,重回大山
刘坤出生于湖南省武冈市马坪乡金龙村,祖祖辈辈都是地道的农民。生长于农村,生活于农民工群体的生活经历使刘坤对农村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在不断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也让他对农民和农业、农村的发展状况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思考。
他在日记中写道:“作为一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我对农业、农村、农民等问题,有着与生俱来的缘分与责任,也想尽自己所能为他们发声,让更多人走进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高中毕业后,刘坤毅然报考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决心为改善农民农民工群体生活,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本科的学习过程中,刘坤加入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一边攻读学业,一边积极地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系统学习乡村建设理论,并多次参与送教下乡、乡村调研等活动,跟随以温铁军教授为核心的乡建前辈们开始关注研究三农问题。
四年后,刘坤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国农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跟着“用脚做学问”曾经在兰考为农民卖大米的何慧丽教授深造学习。这一阶段的生活是快乐而充实的,除了学习系统的课程、撰写论文报告之外,刘坤还系统学习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协助导师参与申报了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研究”并成功中标,硕士就读期间发表高质量论文三篇。
2022年,刘坤即将结束硕士阶段所有的课程与考核。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刘坤又一次面临选择。大城市的生活就在眼前,而他却听到了家乡的召唤——“乡亲们需要我,我也需要他们。”湖南是一片红色热土,他毅然决然参加了湖南省选调生选拔考试,这也是他所争取的唯一一份工作。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得以选拔成功,成为一名湖南省省直机关选调生,并被分配到湖南邵阳最偏远城步县长安营镇挂职锻炼。至此,这一位走出大山的孩子,最终又走回大山,向下扎根,向阳生长。
从关注三农问题到参与乡村振兴
2022年8月,刘坤正式成为了湖南省省直机关的一名选调生。他被分配到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镇锻炼3年,从一名体制外“三农”问题的研究者转变为一名体制内乡村振兴的推动者。初到长安营镇,刘坤最大的感受就是山高水远、交通闭塞。长安营是一个典型的高寒边远山区镇,平均海拔1300余米,主要产业是民俗旅游、高山蔬菜、风力发电等。全镇乡村振兴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刘坤深知,这样一个中西部地区偏远的山区小镇,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比其它地区付出更大的努力。为尽快熟悉乡情村况,探索出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刘坤每天都“泡”在大寨村里。他注重和村民交流,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所求。他积极为村庄对接适宜的资源,夯实大寨基础设施建设。每一条偏僻的小路,刘坤都深谙了解;每家每户的情况,刘坤基本也都了然于胸。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尤其要注重补齐乡村精神文化方面的短板。”刘坤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实践经历和实践团成员娓娓道来。到了长安营后,刘坤进行了一系列文化组织方面的探索工作。组织成立长安营镇爱乡会,举办长安营镇首届春节联欢会,推进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长安营镇成立产学研基地,对接高校社团下乡进行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和激发引导工作……刘坤深入田间地头,坐在农民床头,切实把农民组织起来,把干部调动起来,共同探索走出一条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和谐共生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本地县委县政府接续奋斗下,长安营镇已形成生态奶牛养殖产业,肉牛、山羊养殖产业,高山延季蔬菜产业,旅游生态产业四大产业,目前正在探索中医康养和亲子研学等新业态新模式,致力于推动全体村民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要从人开始从心出发从小做起
“作为一名基层选调生,我们要学会掌握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从人开始、从心出发、从小做起,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做好基层乡村振兴工作。”当被实践团成员问到在基层实践了一年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时,刘坤这样感叹。无论是了解村民需求、调节居民矛盾,还是引进“梯米”新品种,加大民俗宣传,刘坤都从人开始,关注细节,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大寨社区的悠悠岁月里,刘坤不仅在实践里增长才干,也从人群众的火热实践中获得许多感悟。同时也更深刻地理解何为“选调生”,如何当好一名“选调生”。望着眼含热切,饱含真情与希望的实践团成员们,刘坤感慨满满——“选”之于党,选调生意味着要信念坚定,对党忠诚。“调”之于任,选调生意味着要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生”而为民,选调生意味着要铭记初心,为民服务。他也将秉持“为民服务初心”,坚持深入群众,虚心向农民学习,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用新的知识武装自己,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断提升群众工作的本领。
实践团成员深受鼓舞、备受感召,凝望着窗外的青山秀水许下了铮铮誓言。实践团成员胡琳一边听,一边点头,目光坚定地说:“请放心!我们会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让青春在火热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新闻链接:https://www.hnmsw.com/show_article_212091.html
文/谢炎伶 张红瑶 向思佳 王泽华
图/徐锐聪 陈嘉怡
一审:柴韶怡 王泽华
二审:谢炎伶
三审:魏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