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2月10日-11日,我校第二十一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展在东校区红旗广场成功举办。党委委员、副校长魏晓林参观了作品展示,学生工作部(处)、科研处、校团委等3000余名师生参加了活动。
我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连续举办了21届,是我校学生参与面最广、影响最大的重要赛事。本次活动共展出了70件优秀作品,内容主要涵盖科技发明、志愿服务、红色文化等方面,创新点主要来源于学生积极参加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的实践,此次活动同时也是我校劳动教育成果的展示。
参观过程中,魏晓林副校长与多名项目负责人进行了亲切交谈,他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及实践成果,同时对参展作品进行了深入指导,并勉励新时代大学生要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和能力,积极拓展创新创业实践,在创新中发展
各项目负责人详细讲述了创作思路与方向,魏晓林副校长对作品卓越之处表示赞赏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中不足,并给出各作品未来可发展方向建议,对科创作品投入实践转化为劳动实际成果提出展望,倡导青年学子通过自主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生梦想。魏晓林副校长与创作者的深入交流,让创作者发现自己不足之处的同时,也让观看的同学们领悟科技创新的魅力。
参观结束后,副校长魏晓林为此次作品展挥毫题词“提升创新能力,做合格接班人”,并勉励我校大学生要激发创新灵感,培养科学精神、勇于实践,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科研作品。铺展开浸满喜悦的红色纸页,遒劲有力的字体跃然而上,彰显出蓬勃生机,一如衡师学子们对于科技创新的朝气活力。希望同学们能重视实践锻炼,积极参加实习实训、专业服务和创新创业活动,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运用,提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
在观看展览的过程中,衡师学子相互交流科创作品,了解不同领域的学术知识,丰富自身学识。此次活动,积极营造了学术研究的浓厚氛围,强化了学生科技创新理念,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认同,对整体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各学院组织初赛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校级决赛,在决赛中我校共收到各学院推荐的优秀作品共计180件。经过专家组认真评审,最终评出特等奖作品10件,一等奖作品20件,二等奖作品40件,三等奖作品105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郑康怡等同学的10项作品荣获特等奖,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王菲菲等同学的20项作品荣获一等奖,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陈桂香等同学的40项作品荣获二等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彭铭旭等同学的105项作品荣获三等奖;邓红卫等26位同志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荣获“挑战杯”;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文学院荣获“优胜杯”;马克思主义学院等6个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