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引导大学生在公益实践中深化文化自觉与服务意识,通过文化互动活动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11月23日,衡阳师范学院团委和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联手举办以“衡师特校手拉手,文脉相承践初心”为主题的活动。
一系列富有优秀传统文化韵味的互动课堂有序开展:非遗国韵社带来了漆扇制作与剪纸艺术,让孩子们在色彩的晕染与剪刀的开合间,沉浸感受着千年技艺的独特魅力。这些由志愿者和孩子生们共同完成的手工艺品,成为了这次活动最温暖的纪念。

三农学社的志愿者们指导特校的孩子们用红绳和串珠,编织出了“平安”与“吉祥”的祝福。在穿绳、打结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体会到“绳结相系、心意相连”的文化内涵。 花开无声手语协会引导聋生们制作传统节日手抄报,并用手语分享作品背后的故事。无声的语言,此刻成为了最动人的表达。在诗词大比拼中,盲生们通过诗词韵律应答自如,每一次回答都藏着对诗词的热爱。

三农学社的志愿者们带着色彩斑斓的黏土,引导孩子们指尖生花,将生肖的灵动、传统纹样的雅致一一捏塑成形。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作品,是文化故事最生动的演绎。而利用干花、树叶制作的二十四节气拼贴画,则让孩子们在自然的素材中寻找季节的踪迹,将文化记忆深深印刻在心间。
大学生王船山研究学会的志愿者在“声音结队”、“同心同行”等互动游戏中,与盲生们默契协作,现场铃声、笑声此起彼伏。同时在志愿者的协助下,盲生们还制作了属于自己的手链,为这次温暖的活动留下了专属纪念。
活动的尾声,孩子们勇敢地站上讲台,用手语和言语分享着一天的快乐与收获,展示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当最后一句“传承中华文脉,你我共行”的口号被共同喊出时,志愿者与孩子们所有的感动与不舍都凝聚在了那张洋溢着灿烂笑容的大合影中。
此次活动的圆满成功,不仅为特校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也为我校学子提供了一次深刻的实践教育。衡师与特校的牵手,是一次短暂的相遇,却也是一粒长效的种子。文化的温度与关怀的力量,将继续在志愿者和特校孩子们心中生长,绽放出更多美好可能。
文字:熊宇欣
图片:江泳汶 唐敏霞 洪群芳 彭京
一审:尹飞飞
二审:刘志伟
三审:魏菲菲